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美国进口中国太阳能产品总值同比下降20%,6月降幅增至60%。
高纪凡认为,正是政府的过度扶持造就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内部危机,而这个行业现在真正面临的情况是内忧大于外患。行业代表们正在呼吁政府出面救市,但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此时却表现的相当理性。
如果没有过度竞争,贸易保护的风根本都吹不起来。高纪凡说,2010年的过度投资让这个行业一下子产能过剩,导致竞争过于激烈。光伏业正在面临历史上最严峻的时刻,欧美贸易制裁的大棒随时有可能将这个曾一度造就了若干明星公司的新兴行业一棒打死如果没有过度竞争,贸易保护的风根本都吹不起来。高纪凡认为,正是政府的过度扶持造就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内部危机,而这个行业现在真正面临的情况是内忧大于外患。
行业代表们正在呼吁政府出面救市,但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此时却表现的相当理性。高纪凡说,2010年的过度投资让这个行业一下子产能过剩,导致竞争过于激烈。做出上述判断是基于以下几点:第一,全球光伏市场发展只是增速下降,并没有出现萎缩。
并且,如果采取措施得当,行业在瘦身的同时还会强壮起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拓展国内市场,步子还可以再大一点。面临形势严峻但严寒之后行业仍具光明前景综合专家观点判断,我国光伏企业目前面临形势之严峻要超过以往任何一次,但行业不会全军覆没,经过严寒的洗礼,一些企业会存活下来。第二,2014年以后行业可望重回景气。
而欧盟既然选择了美国作为参照国来裁定是否倾销以及相应的反倾销税率,预计税率将会高于美国初裁制定的30%。全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对记者表示,商会和中国光伏企业仍呼吁双方通过对话方式解决贸易争端。
二是要坚定信心,抱团抗辩应诉。欧盟现在也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它既不愿面对中国大量的光伏产品出口,也不可能将中国出口欧洲的闸门关死,因为以欧洲目前的电池和组件产能看,要满足自己市场的需求,至少还要再发展4、5年,而其下游市场的发展不可能停滞4-5年。2010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17.5吉瓦,2011年新增装机量达到31吉瓦,光伏应用市场仍在以较快的速度扩张。从长远看,全球光伏市场并未萎缩,2014年后可望重回景气。
甚至有预测称,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有可能导致六成的中国光伏企业倒闭。并且,此轮光伏产品价格的大跌,让更多国家提前进入了光伏电力平价上网的行列,光伏发电竞争力的提升有助于进一步打开市场。按照反倾销的程序,欧盟下一步将会根据企业规模、出口数量、出口金额等选取抽样企业,这些抽样企业将会享有单独的反倾销税率。欧盟委员会9月6日宣布,对华光伏组件、关键零部件如硅片等发起反倾销程序,这起涉案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的案件是迄今全球最大的单项产品贸易争端。
按照经济周期理论,全球经济到2014年有望好转,届时欧美国家的大选潮也已经过去,行业将重回上升通道。王贵清说,经过前一段时间商会组团赴欧磋商交流,中欧相关商协会已就为中欧光伏企业搭建沟通和交流平台,以便于企业通过磋商的方式寻求合作、缓解矛盾等统一了思想和认识。
据高纪凡测算,如果在我国大量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工业区建造光伏发电装置,并允许这些建设公司以峰电的价格,将所发电量直接卖到开发区,卖给工业用户,对很多资源好的沿海地区,国家基本不需进行补贴,产业就能自行实现商业化运作,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就能快速打开。目前,我国太阳能发电价格已实现和风电同样的价格水平,和工业企业白天的电价也基本接近。
建议我国光伏业应采取三大措施,积极应对欧盟反倾销,调整行业发展,使光伏业在瘦身的同时强壮起来。中国机电商会副会长王贵清认为,尽管受金融危机和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光伏产业发展最近一两年遇到了困难,但亚洲市场仍在快速发展,其中中国的应用市场发展最快。此外,欧盟委员会公告显示,反倾销调查的产品为光伏组件、硅片、电池等,范围较美国有所扩大,国内数百家企业牵涉其中。另一方面,要积极实施出口多元化策略,特别是要加快国内应用市场开发。三方面入手,化解矛盾、提升行业业内人士建议,面对欧盟光伏反倾销,一方面应加强与欧盟交涉,争取通过磋商合作化解光伏贸易摩擦。但应注意的是,光伏发电对常规能源的替代是渐进性的,需求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现在公司生产了太阳能路灯、太阳能交通产品及太阳能充电器等应用产品,应用产品的利润目前预计可达到40%,应该能弥补一些损失,维持生存。可见,立案后中国光伏企业将面临严峻考验。
业内人士分析,欧盟反倾销税率一向较高,多在50%-60%左右,当前预测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的反倾销税率也会较高。自去年三季度至今,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销售额远远低于往年同期水平。
深圳市海纳通太阳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董永春说,企业生产电池组件的利润已经下降150%-250%,再加上国外市场的步步缩减,我们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虽然立案之后还有15个月才会出初裁结果,但在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看来,以美国发起双反至今造成的影响为鉴,一旦立案,国外出口市场就会出现大幅停滞。
如果到2015年,国内市场拓展到1800万-2000万千瓦,中国市场占世界市场的50%,我们还会怕双反吗?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为了更长远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加快转型步伐,开拓产业链条,在市政建设和民用生活中开发并推广光伏产品。此外,此轮价格大幅下跌已使光伏发电价格降到2010年时预期的2016年才能实现的价格,使全球很多国家提前五年进入平价电力时代。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副所长洪瑞江说,中国企业一是要通过行业协会团结起来寻求应对办法,二是要通过政府的相关部门积极应诉和抗辩,在欧盟做出关税初裁之前寻求协商,争取让欧盟在关税额度上做出一定的妥协。在积极寻求磋商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宜组织相关商会和企业,找准应诉的法律点和方向,针对对方的弱点,寻求突破
商务部的资料显示,目前,欧洲是全球光伏产品的最大市场,也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2011年中国光伏电池对欧出口金额204亿美元,约占同期该产品出口总额的73%。具体到这个案子,有很多种解决方案,例如最低限价或价格承诺等等,都有可能。
因为以往很多国际贸易方面的纠纷,一开始都说要打贸易仗,后来又不打了,而是通过协商解决了。德国的很多州发展太阳能产业,但现在欧债危机阴霾不散,政府对产业的补贴减少,德国光伏企业也面临极大困难,所以她的压力也很大。
但是不久之后,欧盟立案的决定就出台,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认为是不是德国反悔了,或者是默克尔在欧盟里面说话没有分量。此外,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角度来说,在欧盟,德国是太阳能产业最大的生产国。
这是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单起贸易争端。据了解,欧盟委员会6日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因此,一方面要应诉,一方面要协商,两条腿走路。当然,这个协商的博弈可能不单单是光伏产业。
默克尔自己也要做很多企业的工作。当记者提到,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后,舆论比较关注的是不久前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提出中欧之间的反倾销问题要通过协商解决。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何伟文9月7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后,并非只有法律抗辩这一条路可走,因为欧盟初步调查结果要在9个月内作出,最终结果要在15个月内作出,在这个期间,中欧双方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沟通磋商,化解摩擦。何伟文表示,在应对欧盟光伏反倾销案时,国内光伏产业一方面要依据WTO规则进行抗辩,另一方面,也要和欧盟产业进行磋商与合作,这两者并不矛盾。
按照这个程序,作出立案决定要考虑提出申请的企业是否满足产业代表性的要求,考虑到整个行业是否受到了实质性的损害。针对这一问题,何伟文谈到:在我看来,两者并不矛盾。